手机如何赚钱?有哪些方法和渠道?
0 2025-06-07
为啥要搞这部法?早些年基金市场乱啊!公募基金(面向大众公开卖的)好歹有人管,但私募基金(私下向土豪募资的)简直像“野孩子”——2013年修订前,近2万亿私募资金居然没法律管。
2012年修法时吵翻了天:有人怕管太严把市场掐死,有人怕不管散户被割惨。最后拍板:“全给我入笼子!” 从此私募基金首次被纳入法律监管,还专门给了它第十章整章篇幅。
这法律厚得能防身,但小白记住三点就够了:
1. 钱的安全:你的钱≠基金公司的钱!
这是铁律!法律规定:
举个栗子:某基金公司亏到倒闭,你的基金资产会被单独清算,绝不会和公司债务混在一起。
2. 信息透明:拒绝“黑箱操作”
法律规定基金必须:
3. 风险匹配:别让卖菜的忽悠你买导弹
2013年新增合格投资者制度:私募基金只能向净资产≥1000万或年收入≥50万的老司机募集。为啥?私募风险高,小白玩不起啊!
同样是基金,待遇可差远了:
对比项 | 公募基金 | 私募基金 |
---|---|---|
谁能买 | 所有人 | 合格投资者(土豪专属) |
风险承担 | 按份额比例承担(法规强制) | 合同自由约定 |
信息透明度 | 高(必须公开披露) | 低(仅向投资人报告) |
最低门槛 | 1元起投 | 单笔≥100万 |
举个坑:私募基金合同里可能写“基金经理亏了不用赔”,但公募基金绝不允许——这就是法律给的差别保护。
法律也不是万能的,几个灰色地带至今吵不停:
《基金法》最让我服气的是“分类监管”智慧:
✅ 对小白:用公募严监管+高透明兜底,降低踩坑概率;
✅ 对老司机:给私募合同自由空间,但设准入门槛防误伤;
✅ 对行业:取消事前审批(比如私募备案制取代注册制),让市场活起来。
但它终究是工具——法律能防明枪,难躲暗箭。比如:
所以记住啊铁律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