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sa去中心化数据,普通人如何靠贡献数据月赚3000+?

0 2025-07-16


你有没有想过,每天刷手机产生的数据,其实是一笔被巨头公司“白嫖”的财富?比如你搜索了什么、点了哪些链接、甚至停留了几秒——这些数据训练出了更聪明的AI,但你可能一毛钱都没拿到。

不过最近有个叫​​Masa Network​​的项目,号称要打破这种不公平。简单说,它用区块链技术建了个“数据集市”,你贡献个人数据(比如购物记录、社交媒体互动),就能换他们的代币$MASA。有人真的靠这个月入3000多人民币,而且操作门槛低到会玩微信就行。

​举个真实例子​​:小明是个大学生,去年11月开始用Masa的Chrome插件。他授权了亚马逊购物数据和推特浏览记录(隐私部分自动加密),每天“挂机”2小时。三个月后,他用积累的$MASA换了500美元——相当于每月白赚一千多。你可能会嘀咕:“这合法吗?”其实关键在于,Masa用了​​零知识证明(zkSBT)​​ 技术,把用户身份和数据进行分离。换句话说,开发者拿到的只是“22岁男性喜欢电竞手机”这类标签,根本不知道你是谁。

Masa去中心化数据,普通人如何靠贡献数据月赚3000+?说实话,这种模式最吸引我的是它的​​“反巨头”属性​​。像谷歌分析(Google Analytics)这种平台,数据所有权和控制权都在公司手里,用户完全是“工具人”。而Masa把数据变成了一种生产资料——开发者需要支付$MASA购买数据,用户分得收益,协议抽小部分当手续费。三方共赢,这才叫真正的Web3精神。

当然,任何新事物都有坑。我研究时发现两个​​实操痛点​​:

  1. ​收益不稳定​​:MASA币价波动大(当前0.015,历史高点是$0.6),建议每月兑换成稳定币;
  2. ​数据价值差异​​:电商行为数据最值钱(尤其是跨境购物记录),其次是社交媒体深度互动。单纯刷短视频的贡献,收益可能只够买杯奶茶。

如果你也想试试,我个人推荐三条路径:

  • ​新手​​:从官方插件入手,绑定亚马逊+推特账号(耗时<10分钟);
  • ​进阶​​:参与Masa的Bittensor子网验证节点,质押MASA赚双重奖励(需投入约500本金);
  • ​长期主义​​:关注他们的“开发者合作计划”,比如AI初创公司Theoriq正在招募数据贡献者,时薪折算约$3。

数据是AI时代的石油,但开采权不该只属于科技巨头。当普通人也能用数据“挖矿”,这才是技术该有的温度。

上一篇 diah究竟指什么,一篇文章帮你彻底搞懂它的多重含义
下一篇:需要多少订阅才能赚钱?多少订阅才能盈利?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