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YouTube上赚钱,一个人能赚多少?收入潜力究竟有多大?
0 2025-06-26
上周和做私募的老王喝酒,他突然拍桌子问:“你知道XLNG靠什么半年股价翻倍吗?我查了半天全是财报术语!”——这问题简直戳中很多人的痛点:XLNG这公司名字听着像代码,业务却藏得严严实实。
作为一个跟踪能源行业十年的观察者,我觉得有必要拆解这家“神秘企业”。简单说,XLNG(鑫浪能源)干的是液化天然气全产业链的活儿,但和“三桶油”不同,他们专攻两个狠招:
第一招:把“冷门技术”变成“成本杀手”
传统LNG运输成本高,因为天然气得冷却到-162°C才能液态运输。XLNG的绝活是自主研发的薄膜型储罐技术,比常见的镍钢储罐薄30%,同等船体能多装15%的液化气。去年他们给浙江某港口供的LNG,到岸价比行业平均低8%——别小看这点差价,工业大用户一年能省出一栋别墅!
第二招:绑定“小众刚需”场景
你肯定想不到,XLNG最大客户群不是电厂,而是远洋渔船和海岛微电网。举个例子:南海某渔业公司用他们的移动式LNG罐,渔船续航从15天拉到40天,冷藏设备全程供电。更绝的是西沙某个小岛,靠XLNG的“气电互补”方案甩掉了柴油发电机,岛民终于不用在轰隆声中睡觉了...
当然,风险也摆在台面上:
政策依赖度:LNG进口资质至今未完全放开,哪天政策收紧就麻烦;
技术迭代压力:日本川崎重工的新型储罐已能做到-170°C,热效率反超XLNG;
老板背景争议:创始人张振海早年做燃气灶出身,被同行调侃“卖灶台的搞航天”。
个人建议:普通投资者别光盯着股价。要判断XLNG后劲,重点看三组数据:
渔船改装率(财报里“移动能源方案”营收增速);
专利池数量(官网每月更新);
政府冷链补贴(地方财政文件常藏线索)。
(偷偷说,他们最近在试水氢能运输,要是能用LNG管网送氢气,格局可就变了...)
说到底,能源行业拼的是“十年磨一剑”。XLNG这种闷声搞技术的企业,就像后厨掌勺的师傅——菜没上桌前你闻着不香,端出来可能惊艳全场。如果你厌烦了光伏、锂电的炒作泡沫,这类“硬核派”或许值得蹲一蹲。